經過五年奮戰,黃岡市環境空氣質量大幅改善,2020年黃岡市城區PM10(可吸入顆粒物)年均濃度61微克/立方米,較2019年下降16.4%,較2015年下降23.8%;PM2.5(細顆粒物)年均濃度36微克/立方米,較2019年下降10%,較2015年下降35.7%;優良天數高達324天,同比增加32天,優良率達88.5%,較2019年增加8.5個百分點,較2015年增加14.3個百分點,未出現重污染天氣。相較2020年度和“十三五”目標任務, PM2.5分別低于4微克/立方米和12微克/立方米,優良天數比例均超出8.5個百分點,全面超額完成了2020年目標任務和“十三五”規劃的目標任務,藍天保衛戰取得顯著成效,空氣常新、藍天白云成為常態,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明顯提升。
領導重視、高位推進。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,將其列入“雷霆行動”,組織開展百日攻堅行動,作為縣市區黨政領導班子考核內容,實行一月一通報、一季一調度、半年一考評、年終一結賬機制。市委書記劉雪榮、市長邱麗新親自部署,親自指揮,多次調研,逢會必講,分管市長周勇士深入一線,解決具體問題。各縣市區和市直相關部門主要領導把治理大氣污染、改善空氣質量作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行動,責任上肩,措施落地,記在心頭,抓在手里,齊抓共管,合理推進。
突出重點,專項整治。制定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和重點區域管控方案,編制應急減排響應清單,印發實施空氣質量達標規劃,擴大城區禁鞭區范圍,實施“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止使用區域”管理,開展秸稈禁燒。持續實施“減排、抑塵、壓煤、治車、控秸”五大重點工程,開展“散亂污”企業、揮發性有機物治理;增加灑水范圍和頻次,落實建筑工地“六個百分百”揚塵管控要求;全面淘汰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;開展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6.2萬輛,建立機動車檢測與強制維護制度,實行閉環管理,淘汰老舊車25646臺,推廣新能源車輛,黃岡城區公交和出租車全部新能源化。嚴厲打擊涉氣違法排污行為,查處各類違法案件275起,罰款1450萬元,行政拘留案件1起,有效遏制了涉氣類環境違法行為。
增加投入、精準施策。圍繞建立全方位、立體式大氣污染防治監測監管體系,實行精準施策、科學治理。近年來,市生態環境局積極爭取中央、省級和市政府大氣治理資金5000多萬元,建設空氣自動監測站、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、氣溶膠激光雷達顆粒物掃描系統、污染物無人機巡查、人工影響天氣作業、污染物源解析和源清單編制等12個空氣質量改善項目,有效的查清了污染源底數,掌握了污染源成分、濃度和分布,實行分類指導、分行業治理,落實“一企一策”,治理能力、治理效率明顯提升。
創新機制,統籌推進。將大氣治理與衛生城市、文明城市創建緊密結合,組織社區與轄區內建筑等企業簽訂大氣聯防聯控協議書,實行聯防聯控,協同治理;實行市政設施建設環保承諾制;實行重要污染物處置備案制;探索污染物巡查、問題交辦、督促整改、現場驗收工作機制;建立統籌推進復
黃岡市將按照全市經濟社會發展“十四五”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要求,堅持綠色發展理念,推行低碳生產生活方式,以PM2.5和臭氧協同控制為主線,進一步降低PM2.5和臭氧濃度,提升空氣質量,讓黃岡的天更藍、云更白、空氣更清新。(蔣金)